【選才】護理系怎麼看備審資料?林惠如特聘教授告訴您
● 請問教授,您所在的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希望招收到什麼類型、特質的學生呢?
北護大護理系以培育助人及敬業樂群的護理專業實務人才為目標,透過博雅涵養、專業基礎及護理實務等課程,訓練學生成為一位專業、熱情、當責的護理師。在招生選才上,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與專業潛能」、「人際互動與管理領導」及「自我成長與追求卓越」之能力,期待學生具備關懷、人際溝通、服務熱忱和堅毅性格等個人特質。
護理系不是在挑成績最優異的學生,而是在尋找適性的學生。在備審資料的準備上,呈現個人特質與系的連結是很重要的,建議學生除了釐清自己的特質之外,同時可以上網瀏覽系網頁,了解系的理念、特色與發展方向,並可參考系所公布的「備審資料準備指引」來完成資料的準備。
● 請問您會如何看待學生的「課程學習成果」?學生擔心呈現 「課程學習成果」不完美之處,怎麼辦呢?
在「課程學習成果」方面,科大教授期待看到學生具體描述自己的學習過程、或是令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並且將這些經驗與所申請的系科做連結,例如自己做了哪些學習準備以具備想要就讀系科的能力。
學生不用太擔心展現出來的學習成果不夠完美,科大端想要看到的「課程學習成果」,不一定要光鮮亮麗,重點在於學生是否能夠清楚描述學習過程中的某些經歷或狀況,以及這些經驗為自己帶來的收穫與成長。此外,學習歷程並不是只能與進步有關,失敗與挫折也都可以成為學習歷程檔案的重要素材;只要學生對學習成果或不足之處有所反思,展現用心的學習態度,都是值得被肯定的。
● 請問您希望透過學生的「多元表現」看到學生什麼樣的特質或能力?若學生與家長會擔心內容不夠豐富,您有什麼建議呢?
關於「多元表現」,身為一位教授,期待看到學生所呈現的資料內容,能展現自己具備系科所重視的能力與相關特質,例如說明自己曾經參加過甚麼樣的社團活動,以及在社團中所扮演的角色,並敘述自己在過程中如何展現領導、關懷、責任承擔、人際溝通或服務熱忱等特質或能力。
活動參與不是越多越好,教授評估多元表現的重點不在於是否參加很多的活動,而是學生是否能從參與的過程中,展現系科所期待的能力及相關特質。建議學生不用強調自己參加了多少個社團或當了幾次幹部,而是認真地反思自己從當中學到了什麼,並且將自己的特質、能力與系科特色做連結。
● 學習歷程檔案新增「學習反思」的設計,您會期待從學生的「學習歷程自述」中的「高中學習歷程反思」看到什麼呢?對於志向轉換、或比較晚才決定方向的學生,您有什麼建議嗎?
學習歷程反思宜呈現學生於高中學習與欲申請科大系科之間的關聯性,檢視及反思自己在高中學習的優勢與困難,並舉例說明,例如自己使用了哪些方法來克服學習上的問題。學生可以針對個人高中階段的學習經驗與反思,延伸並具體擬定未來的學習與就業規劃。
針對跨領域、志向轉換或比較晚才確認志向的學生,只要能呈現其在原有的學習領域有良好的學習表現和積極的學習態度,就能受到科大教授的青睞,何況有許多能力是各系科共通的,例如多數的科大系科都很強調批判性思考、溝通合作等能力。學生可表達對申請系科的興趣,並呈現出自己所具備的對應能力與特質,此外,建議可以說明轉換領域的原因與心情轉折。對教授來說,何時決定志向並不是那麼重要,重點是學生如何確定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並能透過對自己學習興趣的認識,提出相對應的學習軌跡與申請動機。
● 您會期待學生如何從備審資料中反映學習動機?鼓勵學生抱持什麼心態來進行和準備、與面對過程的諸多不安呢?
可以理解學生在面對備審資料準備過程中的不安。事實上,科大教授期待從備審資料中,看到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的成長軌跡,而非累積了多少量化的成果,學生只要真實的將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努力投入狀況呈現出來即可。
科大教授對於備審資料採取多面向綜合評量,重點在於學生如何透過學習過程發現自己的興趣、提出自己的疑問、展現自己的能力。建議可以就自己的學習狀況,透過自己的想法,有組織、有條理地描述學習及參與的過程,最重要的是透過對自己在學習過程中表現的反思,展現出對於申請系科的就讀動機與規劃。